展馆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温州城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开展革命斗争的光辉历程,展示了温州城区儿女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英勇无畏、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是学习党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弘扬红色文化的主阵地。
温州府学文庙展示馆总面积约550平方米,分“文庙”“府学”“书院”三个部分,位于名城广场西楼二、三层。其中,二层主要展示“府学文庙来历与变迁”“温州人六艺故事”“书院发展与永嘉学派”“开新风办新学”等内容;三楼主要展示“历代教育名家的教育思想和典故”。展示馆陈列的大量照片、手迹、碑刻等珍贵史料文物,市民到此可免费参观,可以读懂温州的千年文化脉络。
该馆以文字图片、实物场景、音像等多种形式生动、真实地再现了发生在九柏园头的一段鲜红记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坚定信仰、对党忠诚、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是进一步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人民群众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的阵地。
该光影展以11座山体为幕,以现代光影科技为媒,融合瓯越大桥水秀和瓯江两岸亮化工程,打造一条具有现代特色和山水风光的大型红色研学线路。整个光影展分峥嵘岁月、奋进时代、逐梦未来三个篇章,时间跨度纵贯百年,一路追溯建党伟业的脚步,生动展现百年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成就,回顾波澜壮阔的浙南革命斗争史和奋楫破浪的温州创新发展史。光影展将一直持续到今年9月,市民朋友们可在瓯江两岸欣赏到此次光影展的胜景。
温州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市区江心屿上,馆内分别展示党的创建与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4部分15个专题,展现浙南革命的辉煌历史。温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同样位于江心屿上,由瞻仰广场、纪念碑、陈列馆三个部分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纪念碑”和“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碑”二碑如同两把利剑耸立在同一个碑座上,碑高15米,碑座两侧分别为反映红十三军《风起云涌》和挺进师《胜利转移》革命英雄形象的浮雕。陈列馆展厅内展出了谢文锦、刘英、金贯真等120多位浙南革命烈士的事迹、史料、遗物等。
西坑革命纪念馆坐落于藤桥镇西坑村,馆占地85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620多平方米,于2013年底建成并完成陈列布展。工程资金采取群众集资和政府补助的办法解决,总投资220万元。纪念馆收藏展出了反映革命斗争的枪支、火炮、烈士遗物、革命实物、史料、文物仿制品和西坑革命斗争场景国画等,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全面详实地反应了新民主主义时期英雄的西坑人民长期艰苦卓绝斗争的历程及所取得的辉煌战果。
温州博物馆是一所综合性地方博物馆,国家一级博物馆,创建于1958年,原址江心屿。2003年新馆迁址于世纪广场西侧并正式对外开放。2020年机构合并温州市文物保护考古所(温州市东瓯文化研究保护中心),统一挂牌温州博物馆。建筑面积约26000平方米,展区总面积12000平方米,其中历史馆面积2100平方米,展示“温州人” 5000年历史足迹。另设书画馆、陶瓷馆、自然馆、工艺馆、王维新铜版画陈列室等五个专题陈列。现有陶瓷器、青铜器、彩塑、砖雕、漆器、书画等20个门类的文物4万多件(套),直属对外开放文保单位(专题博物馆)世界温州人博物馆、南戏博物馆、夏鼐故居、郑振铎纪念馆、数学名人馆、朱自清旧居、谢灵运纪念馆、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东瓯国历史陈列馆、浩然楼、文天祥祠、澄鲜阁等12处包括。主要承担可移动文物展览、征集、保护、管理及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管理;文物调查、发掘、清理、资料征集与汇编;东瓯文化研究、史迹挖掘、史料收集、宣传保护以及相关社会服务等。
温州市图书馆系国家地市级一级图书馆,前身籀园图书馆始建于1919年5月9日。2020年3月,经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核定,温州市图书馆与温州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整合组建成“温州市图书馆”。现有馆舍面积42202平方米,其中市府路总馆29087平方米,少儿分馆9416平方米,老年分馆1809平方米,县前头分馆1889平方米。温州市图书馆坚持每天8:30—20:30开放,年接待读者近600万人次,年外借文献近500万册次,是一个集文化、教育、科研、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公共图书馆。
“温州学”文献中心位于图书馆七楼,开放时间为周二至周日8:30-11:30、13:30-17:00。该中心是在温州市图书馆古籍地方文献部的基础上进行重新整理而建立的,具有典藏、征集、展示、咨询、阅览等功能。该中心现保存有线装古籍、民国图书、现代地方文献等多种文献资源。线装古籍近16万册,古籍藏量位列全省第五,为全国古籍保护单位,38种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61种入选浙江省珍贵古籍名录,是《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入编的重要单位之一。还有民国图书报刊近5万册,现代地方文献4万多册。其中,有关温州的文献,古籍900多种,民国文献近千种,当代文献2万多种。
东瓯国历史陈列馆位于鹿城区华盖里94号,系纪念温州人文始祖东瓯王、驺摇,在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瓯王庙门台基础上布展而成的专题博物馆。有上下两层,共400平方米。陈列馆通过东瓯王巡游沙盘、实物陈列和图版展览、多媒体播放等手段,对东瓯国历史文化进行全方位展示。其中,图版包括先秦东瓯、东瓯王国、兵戎相见、千古之神等内容,实物包括历史文献、陶器以及部分文物复制品,二楼还有原址出土的建筑构件等文物。
温州数学名人馆位于该市白鹿洲公园东侧谷宅,展出晚清以来温籍数学家的事迹、研究成果和有关物品。谷宅为著名数学家谷超豪祖居,原位于鹿城区高盈里11号,2006年搬迁至飞霞南路白鹿洲公园,建造年代为清中期,坐西朝东,七间二进合院式民居是典型的温州传统民居宅院建筑。2000年公布为温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馆内展出晚清以来温州籍数学家的事迹、研究成果和有关物品。
谢灵运纪念馆依托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池上楼布展而成。池上楼位于谢池巷,系纪念南朝刘宋诗人谢灵运而建。馆内展陈内容分为谢灵运和山水诗、谢灵运和温州山水、谢灵运后裔展示及谢灵运书房布置等四大板块,展现了谢灵运的才思俊逸及温州深厚的文化底蕴。纪念馆整个建筑为木质结构,造型古朴且雅致。沿着回廊,进入的是谢灵运诗歌创作、印章展示厅,其后是谢灵运与温州展示厅,以视频向人们展示,时间约为半个小时;紧接着的就是谢灵运书房,谢灵运塑像正站立于书桌旁,而其塑像后是一幅关于谢灵运生平诗歌示意画,图文并茂地雕刻了谢灵运的每首诗歌,并与之相串联,让人感到这壁画所呈现的沉甸甸的文化厚度。最后的展示厅是关于谢灵运后裔的,陈列着北宋晚期之后的谢氏后人历代人才,包括最为现今永嘉人所熟悉的谢文锦烈士。
朱自清旧居,位于温州市鹿城区四营堂巷34号,建于晚清。该故居坐南朝北,为五间三进合园式木构建筑,通面阔14米,进深24米,现存一、二进,梁架抬梁穿斗式,硬山屋顶,颇具江南特色。室内陈列着朱自清童年与少年、大学时代、执教南方、在清华教学、辗转西南、重返北平六个时期的生平经历图文。
夏鼐故居位于鹿城区五马街道仓桥社区仓桥街102号,为我国考古学奠基者夏鼐祖居,主体建筑坐北朝南。原南靠仓桥街部分为二层七间的木构排屋,用作店面,北部为居住的四组院落。夏鼐(1910.2.7-1985.6.19)原名作铭,是我国考古学奠基者、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历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国家文物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为我国考古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夏鼐故居2000年被温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保单位。
郑振铎纪念馆位于鹿城区仓桥街与沧河巷交叉口西50米,是一座合院式建筑。纪念馆依托于温州市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沧河巷金宅布展,建筑保持民国时期建筑风格,陈列布展营造江南庭院建筑“书香之家”的氛围。馆内收藏了郑振铎的手写书信、私人物品,茅盾、赵朴初、夏承焘等名人赠给郑振铎的书法作品等。
马孟容马公愚艺术馆位于鹿城区飞鹏巷98号,依托于浙江省文保单位陈宅布展。陈宅建于民国,据记载该宅原属于温州民国政府盐务官陈权东。整个院落占地面积约900平方米,整体格局保存完整,庭院仍为民国建造时的环境,建筑建造材料考究,细部做工精致,是温州市目前保存最为完整的近代典型建筑之一。艺术馆全方位介绍马氏家族的艺术成就以及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所作出的贡献。
南戏博物馆依托温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益康钱庄旧址布展而成。益康钱庄位于鹿城区四营堂巷,为葛明斋、黄淑香夫妇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建成开设的。宋元时期兴起于温州的南戏,是中国戏曲之祖,奠定了中国戏曲的基本体制,演化成为数以百计的新剧种,是中国戏剧真正成熟的标志。本馆通过八个展厅,对南戏的发展历史进行一个系统的展示,它有助于南戏学者的研究,也能使市民接受艺术熏陶,增加文化的自豪感。
鹿城区环城东路与康乐坊交汇处附近南,据不完全统计,“红日亭”全年举办公益喜宴130余场,成为温州当地喜宴的“网红”举办地。近50年来坚守与壮大,“红日亭”志愿团队从最初的五六位老人发展至40多人,志愿者们365天风雨无阻行善。施粥每天需用50多斤大米,夏天伏茶每天要烧四五吨,他们的爱心惠及外来务工者、生活清贫者、孤寡老人、城市清洁工和过往行人等。“红日亭”每年赴各地开展扶贫帮困、帮老助老、助残扶医等义工服务460余场,服务社区50余个,惠及18.68万人,捐助善款70余万元。
位于杨府山路58号,温州道德馆每周二至周日对外开放,开放时间09:00~17:00(周一闭馆),市民可免费参观。如组织团队前往参观,可拨打温州道德馆参观预约热线88060129,预先为团队安排讲解服务和大巴车停车位。
温州,温暖之州,城如其名。为全方位展现温州道德建设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硕成果,2014年1月,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决定“建设温州道德馆”。历经选址规划、预展布置、设计施工、装修布展等多个阶段,2018年9月,温州道德馆建成开放。该馆建筑面积1694.13㎡,分主展厅、道德讲堂、道德养成厅、临展厅等四个区域,是一座集“道德故事展示、道德教育体验、道德活动集成”等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也是我市“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重要阵地。
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院前身系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一九六二年,温州市委研究决定在市工艺美术工作室基础上拨款创办了“温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以发扬温州传统工艺:黄杨木雕、瓯塑、瓯绣、石雕、彩石镶嵌、十字花边、发绣等等传统技艺。院内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五种:瓯塑、瓯绣、黄杨木雕、细纹刻纸(联合国非遗)、彩石镶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四种:十字花、竹丝镶嵌、温州石雕、发绣;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二种:立粉画和佛像木雕。研究院精品馆现有馆藏精品三百余件。研究院是温州市工艺美术的公共性科研平台,主要承担着温州工艺美术的保护、传承、创新与人才培养工作,同时又要对外展示、宣传温州瓯越传统文化,现已成为温州市文化对外宣传交流的重要阵地之一。
位于鹿城区市府前街149号,馆中除了有温州历代文武状元名录,状元故事、雕塑外,还有浙江乡试《第一场》四书题和诗题等文物遗迹展出,集中展示温州状元文化和书院文化。
温州防疫馆选址杨府山公园内,是温州抗疫“一片一馆一剧一典型一报告会”等“五个一”系列宣传活动的总结集成之作,展馆设置“此刻·零距离”“此刻·在一起”“此刻·共命运”三个展厅,讲述温州市委市政府精准施策、干部群众众志成城、世界温州人共同抗疫的暖心故事,充分展现战疫历程中这座城市的勇气和担当,并以此致敬930万温州人。
该馆是展示温州教育发展历程、特色和优势的重要窗口,是研究温州教育史并开展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是开展地方教育史培训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是彰显师德风范和学子人物事迹的永久性典藏,成为与各级各类学校和教育机构共建共享的又一重要教育资源库。
温州南怀瑾书院坐落于温州生态园三垟湿地南湖畔,碧水环绕,绿树掩映,静谧清幽、古朴典雅。书院由蹈和馆、居庸斋、三和楼、濯龙居等四座仿古建筑组成,总建筑面积约3800平方米,兼具纪念、展示、研究、典藏、讲学、教育和公众阅览等功能,是具有温州区域人文特色和传统文化标志性元素的现代书院。
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由意大利设计师丹尼尔设计。是一家集石刻造像、藏品收藏和交流传播为一体的非国有专题博物馆,展出的石刻精品上溯唐五代,下至清代,大体包括佛像石刻、碑文石刻、建筑石刻等三大类。博物馆从开工到开放,历时3年,耗费15000工时雕琢,工程繁复浩大,二十多位来自泰顺、文成平均年龄超过70岁的老工匠,用传统手法整理、修缮石料和砖瓦,打造了这座手工博物馆。
该馆为温瑞塘河民办博物馆群中2号博物馆,于2020年9月26日开馆。用地面积5616平方米,总投资约1800万元。以打造温州明星博物馆为目标,以珐琅彩文化为载体、现代景观设计为抓手,构筑高标识度的博物馆景观。该馆藏品超300件,主要通过博览奇珍,追溯历史,领略风情,让公众充分领悟珐琅彩文化的内涵,感悟人与色彩的和谐共生。
该馆为温瑞塘河民办博物馆群中7号博物馆,位于南白象街道,馆舍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馆舍总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主要展示传统古法造纸及现代纸制艺术品,诠释千年纸文化的历史变迁。
中共浙南一大会址位于瓯海区仙岩镇渔潭村灵佑宫。灵佑宫初建于清乾隆年间,坐东朝西,由门厅、正殿、南北厢房组成。正殿面阔五开间,门厅东侧附设戏台。自1984年以来,当地政府四次修建灵佑宫。1992年2月,政府在该宫南侧兴建了中共浙南第一次代表大会纪念馆,2009年重修。该馆为一座仿古建筑,占地200多平方米,上下两层,分中共浙南一大展厅、红十三军展厅和温州独立支部三个展厅。
中国寓言文学馆位于温州瓯海泽雅,是全国唯一一座具备寓言文学藏品收藏、展览展示、线上宣传教育及线下研学实践功能的文化地标。
中国寓言文学馆总占地面积约13000平方米,展馆面积1968平方米。馆内分为“寓见、寓世界、寓中国、寓经典、寓言+”五大板块,包容全球寓言文化。该馆包含科技元素,通过VR互动体验和360°全息成像等形式,宣传寓言文学,展示寓言文化。
龙溪艺术馆位于泽雅镇源口村龙滩公园内,是全市首个清水混凝土建筑的乡村艺术馆。龙溪艺术馆以瓯海泽雅境内的主要溪流龙溪命名,建筑面积1000多平方米,涵盖景观平台、室内装修及展陈等,投资960多万,邀请了温州市建筑名师方晨光设计。该馆以被誉为“中国造纸术活化石”、国家级文保单位的泽雅四连碓造纸作坊为设计灵感,充分结合龙溪山水自然风光,实现“一步一景,望山亲水”。馆内以水碓、纸槽、烟囱和腌塘等造纸文化元素,全馆以纸文化为核心,与传统造纸博物馆交相辉映,让纸山文化焕发新生。
作为塘河非国有博物馆群的一部分,位于南白象街道温瑞塘河河岸,通过充分挖掘塘河丰富独特的地域文化、人文资源,发动社会力量参与展馆建设与项目运营,推行“民办政补”、“民藏政扶”的办馆模式。包括青灯石刻艺术博物馆、珐琅彩艺术博物馆、“园”艺术馆、博山艺术美术馆、东经纸品艺术博物馆等。
欧海博物馆位于温州机场口,占地十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距温州市行政管理中心十余公里,东临机场大道,距机场800米,北临瓯海大道和40亩的生态公园,三面环河,交通便利,环境 优美,馆内一楼为1000多平方米的展厅,目前展出“瓯海文博事业十年成果展”、“古生物化石展”、“当代温州书画名家作品展”,二楼有电脑室,可供电子阅览,计算机培训12投影室有大屏幕投影,既可配合展览放映,又可进行电化教学;文化茶座可让人在现代喧嚣的都市中觅得一角清静的休闲空间。
温州市瓯海区图书馆位于瓯海区娄桥街道瓯海区行政服务中心3号楼(半塘公园西侧)公交路线:原名“瓯海县图书馆”,成立于1986年10月,1990年7月2日正式对社会开放,1992年6月,瓯海撤县建区,图书馆更名为“温州市瓯海区图书馆”,新馆于2014年7月1日正式开放,是文化部命名的一级(县级)公共图书馆,是瓯海区委、区政府兴办的县级综合性公共图书馆。
瓯海区图书馆新馆位于区行政中心3号楼,现有职工31名,总建筑面积约8900㎡,现有馆藏文献约90万册,阅览坐席680个。馆内设综合、少儿、绘本三大图书文献借阅区域,并建有报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视障阅览室、音乐图书馆、3D放映厅、自习室、多功能报告厅以及休闲书吧。应用RFID智能管理系统,实现自助办证、文献自助借还、续借、查询等功能,在馆内设自助读报机、自助办证机、自助借还书机、LED显示幕、网络多媒体信息发布机、“24小时自助还书机”等设备,提供“超市”般的自助服务。无线宽带网络全馆覆盖,已开通移动图书馆、公众微信平台、畅想之星等掌上阅读服务。
位于永中街道青山直河两岸,西起龙江路,东至龙海路,整治长度约 3.6 公里。总面积约 55000 平方米,是一条红色教育主题与沿河景观带相结合的市民绿道。新建井冈山精神景石群、长征精神地雕、延安精神特色墙幕、小英雄广场、红色驿站、平语近人景观带、改革开放主题走廊等设施,给周边居民提供一个集休闲、健身、党建文化于一体的场所。
“永电之光”展示厅位于永强电业大厦内,先后被命名为龙湾区党史教育基地、龙湾区科普教育基地。该厅保存了1958年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国务院奖状、永强公社党委发动群众自力更生建设白水电站新闻报道等珍贵史料。“永电之光”党史教育基地是龙湾人民宝贵的革命历史遗产和鲜活的精神财富,也是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重要载体和生动教材。
龙湾区两新工场坐落于温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核心地块,按照“规模最大、功能最全、作用最实”的要求,秉持服务理念,以打造服务平台、智慧平台、宣教平台、活动平台和党建孵化园“四平台一家园”为重点,现有“中央厨房”党课DIY、“同心桥党员志愿服务”、“公益红坊”、“公益夏令营”等党建品牌。
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于2008年8月成立,2009年6月在温州市文化馆增挂牌子。主要承担着温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针、政策、规划、方案的制定,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研究,组织市级以上各类非遗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和传承基地的申报和评审;举办非遗学术、展览(演)及其他公益活动;交流、推介、宣传非遗保护工作;建立非遗数据库;负责温州非遗馆日常运行等工作。
非遗馆总面积8300平方米,设有11个县(市、区)分展厅、3个专题馆(蓝夹缬馆、龙舟馆、瓯窑馆)、百工一条街、互动区等,共展出150多项近千件温州非遗展品,是目前浙江省面积最大、藏品最多的综合性非遗展馆。展厅采用静态展示和动态表演,综合展示和专题展示,传统图文、实物展示与现代声光电展示相结合的手法,全方位为参观者提供丰富多彩的文化享受,加深对故乡的历史认同感。为凸显非遗活态传承的特性,丰富和活跃参观内容,从2013年3月开始非遗馆推出周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现场制作表演;2013年7月开始每周末开设“非遗学堂”等。
张璁祖祠坐落在永中街道普门村太师路53号。祠面宽五间(通面宽32.3米)共两进,左右厢房各七间,重檐悬山顶。天井中月台、甬道均用长条石横铺;还有照墙、牌坊,东、西仪门等。1981年6月列为温州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2011年列为浙江省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张璁祖祠无论在建筑形式、结构布局还是装饰手法上都反映出了浙南地区宗祠建筑的特性,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白水民俗博物馆地处龙湾区天柱风景区,是龙湾民营企业家姜瑞玉先生与白水姜氏族于2011年8月在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姜氏宗祠里,投资500多万元改建的。
该博物馆里的六个馆,总共收藏了具有龙湾风土人情的500多件民俗物品,通过特色民居建筑、传统服饰、民间工艺、模拟节庆活动场景,生动展示了生产习俗(手工业、商业)、生活习俗、婚庆礼俗、岁时风俗、祭祀礼俗组成等,完整叙说了老龙湾往日的乡愁故事。
龙湾革命纪念馆位于龙湾区永兴街道,通过展示龙湾人民参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资料以及肃匪镇反、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大胆改革开创股份制企业等历史,展现了龙湾人民贯穿四史的伟大斗争精神、自力更生精神、敢为人先精神和创业创新精神;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龙湾人民通过革命、建设、改革和发展,实现龙湾解放、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
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纪念馆介绍了女子民兵连不平凡的成长历程,展示了一代代女民兵传承红色基因、接力奋发作为,致力洞头“海上花园”建设与强武兴武相统一的生动实践。是首批国家级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级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洞头县红色印迹馆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设在市民活动中心内。整个展馆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主线,从“英雄碧血”、“渔乡巨变”、“半岛梦圆”、“海上花园”等四个方面,记录洞头在党的领导下经历的发展变化,展现不同年代面貌,缅怀纪念时代代表人物,沉淀洞头发展的光辉历史,进一步践行了党的群众路线,传承和发扬了“小县办大事”、“党群连心、团结奋进”的精神内涵。
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坐落在乐清市芙蓉镇泽基村,是为纪念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在浙南开展武装抗日的主要部队——永乐总队而建立的,占地6.1亩,总建筑面积1920平方米。该馆原建于1997年,原国防部张爱萍部长题写了“永乐人民抗日自卫游击总队纪念馆”馆名,2006年经乐清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对原馆进行扩建,于2009年10月建成重新对外开放。建馆后发挥红色教育的重大作用,成为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温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乐清市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乐清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
位于岭底乡泽基村,故居展厅按时间顺序,自周丕振生平事迹的介绍开始,讲述周丕振父亲周衍寿的身世,再是周丕振求学学艺、入伍参军等经历,最后是解放战争、和平年代的系列故事。展厅的最后展示岭底乡近年来的发展。
清和书苑位于乐清市滨海新区清和公园湖中小岛,由6栋相连的建筑组成,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内部装修清雅别致。该书苑是乐清市今年重点打造的一处文旅融合新地标,也是乐清市打造 书香乐清 读书之城 全民阅读的重要阵地,其将 阅读休闲、家庭亲子、数字未来、轻食服务和网红打卡 等功能融为一体,给公众带来全新的阅读体验。
南怀瑾故居位于浙江乐清,毗邻中共乐清支部成立旧址长春楼,占地4.29亩,房屋建筑面积4000多平方米。故居整体呈两层楼中式风格,三面环水,白色围墙围绕建筑,围墙搭配灰色方格窗和灰色瓦片,木质大门搭配褐色梁柱,古色古香,门前匾额书写“南怀瑾故居”。这座故居最大特点是,除了个人纪念和静态陈列外,还强调了公众属性和动态文化传承。让故居更注重融入本地居民生活,这也是南怀瑾生前的意愿。这次故居修葺一新,仍保留了南老为村民服务的理念。除了修整过的庭院更适合大众活动外,故居还开辟出视听室,放置投影仪和座椅,供居民听书听鼓词;有专门的阅览室,放置南怀瑾书著、温州本土文化书籍和国学书籍;有书画室让大家展示个人才艺。故居还注重开展传统文化传承,设置会议室,为今后举办国学交流活动、儿童启蒙教育提供场所。当天举行的“南园秋高”文化主题论坛,正是这种尝试的体现。
瑞安国旗教育馆于2019年9月28日建成开馆,是全国首家集国旗科普、红色教育、特色文旅于一体的综合展馆。其设计主题为“天圆地方,天瑞地安;鼎盛中华,红旗飘扬”,总建筑面积2637平方米,共4层,主要有序厅、国旗诞生厅、国旗知识厅、国旗荣耀厅、瑞安发展厅、尾厅及附属厅。国旗教育馆作为全国唯一、极具标志性的红色阵地,成为我市及温州地区党建活动的首选地和党建学习宣讲基地之一,除接待各地机关企事业单位举行支部主题活动、重温入党誓言,还与上海、温州等地大专院校举行党课云直播、“庆祝建党100周年名师讲党史”微课堂活动等;与众多学校和中小学生开展爱国主义影片观影、向五星红旗致敬等活动。
该馆位于马屿五云山,建筑面积799平方米,建设用地1274平方米,是一个功能完善、设施先进的红色文化基地。五云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于1936年,是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浙江省委、浙南特委和瑞安县委机关的驻地和交通枢纽,素有“浙南井冈山”之称。
浙南红军小镇以红十三军军部旧址为核心,是永嘉县红色旅游发展的关键项目,属于温州市西部休闲产业带市级重点项目,建设景观改造、停车场用地5.4915亩。
位于永嘉县三江街道,瓯窑小镇在原有基础上,利用该处唐代瓯窑遗址的历史文化资源,将瓯窑青瓷工艺与中国茶文化、酒文化等相结合,打造了一个集古窑址、展览馆、工作室及多个文化业态于一体的瓯窑文化特色小镇,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第三批40个“中国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名单。
浙江省数字诗路e站永嘉体验中心位于永嘉县枫林镇珍下线投资1900万元,占地1800平方米,融入水系交通图、诗人行迹图、遗产风物图、名城古镇图和浙学学脉图等“五幅地图”,打造了S(山水诗)、O(瓯瓷)、N(南戏)、G(古村落和耕读文化)四个互动展厅,集成数字文化资源,推出异形屏视频观看、互动翻书体验区、全息数字沙盘、OLED全透明互动屏、连廊投影区等形式多样的互动项目,增加游客全新体验。
珊溪革命历史纪念馆位于文成县珊溪镇东首的百万山上,总占地面积20余亩,建筑面积678平方米。纪念馆整体布局和各室内陈列的文物、实物、图片、文字、画册等资料,按照“尊重历史、体现特点”的原则,完全围绕“凸显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旅游圣地”这个主题展开。在纪念馆内室设陈列室四个。主要介绍红十三军、红军挺进师、挺进师政委刘英同志在文成珊溪的革命斗争史等。珊溪革命历史纪念馆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温州市国防教育基地。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位于泰顺县九峰乡白柯湾村。该馆始建于2001年,2003年8月落成并开馆。在占地2000多平方米的纪念广场前,是一块馆名卧牌,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专门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广场后面,是建筑面积900多平方米的纪念馆。馆内一楼设接待室、办公室等;二楼设图片资料展厅和文物展厅,展出红军挺进师在浙南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的珍贵图片资料和文物400多件。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馆是浙江省国防教育基地。
中共浙江省一大纪念园,位于平阳县凤卧镇凤林村冠尖山半山腰,是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旧址的重要组成部分。省一大冠尖、马头岗会址基本保存着原汁原味,呈现出革命老区厚重历史的独特魅力。中共浙江省一大陈列馆采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VR、声光电、三维成像、雕塑、图文等技术,将一幅幅革命历史场景真实再现,现场能切实感受到革命的艰辛与不易。
中国工农红军挺进师纪念园位于平阳县山门镇凤岭山,是粟裕率挺进师出发的地方,以“红旗不倒”为主题,“永远的丰碑”为主线,围绕浙南革命根据地和挺进师北上抗日的光辉业绩为核心,结合凤岭山自然风光,依山而建。纪念园由下而上呈阶梯式设计和建造。
位于挺进师纪念园内,校舍原址呈U形,东西两边各有1幢6间2层木楼和1间厢房,称为东楼、西楼。现仅存西楼,占地面积210平方米。校园里有一片桂花林,为刘英、粟裕当年执教时种植。干校创办于1938年1月,粟裕任校长,是当年南方八省十四个革命根据地唯一的抗大式干部学校。1984年2月,粟裕同志病逝,遵其遗愿,将其部分骨灰敬撒在干校旧址的桂花林中。
位于挺进师纪念园内,展馆以图片展示、实物陈列、多媒体技术相结合,以挺进师军史为主线,浙南(平阳)抗日根据地为背景,刻画出挺进师在不同时期的艰苦历程。在展馆里,可以看到陈列的烈士遗物,当时作战的武器(仿制品),粟裕带领改编后的挺进师由山门街出发的幻影成像……这段历史对于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位于凤卧镇玉青岩村。1938年5月初,刘英随同曾山去南昌东南分局请示后回到平阳。5月7日,在玉青岩村召开会议,根据东南分局的指示,决定撤销闽浙边临时省委和浙江省工委,成立中共浙江省临时省委,刘英任省委书记。1994年,中共平阳县委在玉青岩村建立了纪念亭。
位于凤卧镇凤林村六份内古屋。该屋始建于清中期,为二层合院式木构建筑,包括外厅及中厅共20间,建筑面积约1000 平方米,现原状保持较完整的有刘英、粟裕办公室、军政干部训练班教室等。
位于山门镇大屯村。早在1935年,大屯村就有红军挺进师活动的踪迹。1938年1月,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从凤卧凤林村迁驻这里。大屯村是中共闽浙边临时省委机关在浙南驻扎最久的地方,当年省委许多重要的会议都在这里召开。
位于凤卧镇凤林村。郑明德,1925年出生在一个革命家庭里,她的父亲郑海啸,是中共平阳县委书记;她的家在平阳凤卧的凤林村,是浙南最老的游击根据地之一。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刘英常住在她家,给她讲革命故事,在她幼时的心中播撒下了革命的种子。1940年7月16日,郑明德在作战转移时不幸中弹被捕。面对敌人的酷刑,郑明德坚贞不屈,英勇就义。那年郑明德才十六岁,尽管生命短暂,但“浙南刘胡兰”的英勇事迹却永远在人民中间传颂。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位于平阳县麻步镇新桥村麻步镇中学内。该遗址始建于清道光二年(1822),有前后殿、厢房与戏台,原面积500多平方米。现残存后殿5间。1991年6月,鳌峰小学原址改建为麻步镇中学。平阳县人民政府在原址邻近处,按鳌峰小学原貌兴建了革命纪念室。纪念室占地770平方米,室内陈列有鳌峰小学革命示意图,叶廷鹏、吴毓等先烈遗照,朱德、杨得志给曾在鳌峰小学任教的朱程的亲笔信复印件,陈阜、黄先河等革命先辈的回忆录等。
平阳地下党活动地鳌峰小学遗址是平阳县文物保护单位、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谢侠逊棋院坐落在昆阳镇雅山村,规划总占地2万多平方米,包括纪念馆和赛馆。其中,谢侠逊纪念馆是纪念爱国棋王谢侠逊的专题馆,包括“棋乡神童”“名噪东瓯,棋坛司令”“威扬四海,以棋为戈”“情牵家国,闲吟交友”“诗文抒怀”等5个展陈单元,通过各类珍贵文物和文献档案、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历史影像资料,展示棋王驰骋棋坛的传奇人生。纪念馆内有300余件谢侠逊先生藏品由谢侠逊亲属无偿捐赠的。这些藏品分为谢侠逊先生生前所用的生活用品、棋具、所著书籍以及同周恩来总理往来书信等珍贵资料。
朱程故居位于苍南矾山镇内山村,系抗日英烈朱程将军的故居,现陈列有朱程的生平照片、生前书信、部分遗物,以及朱德和彭德怀写给他的书信等。朱程故居建有朱程将军铜像及广场、纪念碑和纪念亭等,是浙江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党史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参观者近万人次。
王国桢烈士故居,位于苍南县马站镇西门外村,是一座由25间房子组成的四合院,已有160多年历史。2006年,苍南县投资30多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修复,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持了故居原有的建筑风格,故居内设立陈列馆,分3个部分展出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图片资料,展示了王国桢烈士革命的一生。
矾都科学文化园,位于矾山镇繁荣路。苍南县矾山镇位于浙南边陲,东海之滨,这里是历史悠久的矿山集镇,大自然把神奇的“白色明珠”——明矾,悄悄的埋在了这块土地上,其明矾采炼历史可追溯至宋代,素有世界矾都之称。这里拥有丰富工业历史遗存,有炼矾遗址、矿硐等一大批人文和自然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