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7日上午,温州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小康中国·温州故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民生部门专场(第三场),邀请市中院、市发展改革委、市市场监管局、市政务服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整体推进工作等有关情况。
赵用 摄
市发改委
全力打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
一流国际化营商环境
1
立足高位推动
不断加强营商环境建设顶层设计
温州市率全省之先实施
《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办法》
进一步强化了营商环境建设的制度规范
市发改委作为营商环境工作的主管部门
充分发挥牵头抓总作用
出台实施
《2020年温州市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要点》
深化落实优化营商环境“十大举措”
打造“十大品牌”
营商环境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同时
进一步健全营商环境工作协同推进机制
配套完善全市营商环境督查考核机制
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推动任务落实
健全营商环境评价机制
实现以评促改、以评促优
2
立足创新突破
推动优化营商环境走深走实
我市聚焦推进便利化创新
努力让“办事无忧”成为常态
持续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
建立首问负责制和全生命周期服务
“最多跑一次”改革覆盖100%的企业事项
涉企优惠政策全部实现在线上公开、申报、兑现
一般企业投资项目从赋码至竣工验收审批
实现“最多80天”
我市聚焦构建法治化体系
努力让“公开透明”成为常态
持续深化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建设
深入实施信用建设“531X”工程
大力推广“信易贷”
等个人诚信分(瓯江分)惠民利企应用
推进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综合治理
城市信用监测排名保持全国前列
全面推行涉企柔性执法
梳理形成3290项“涉企免罚清单”
全力保护企业合法权益
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在全国率先破题
公平竞争审查实现市县两级全覆盖
信用建设瓯江分应用平台
我市聚焦推动市场化配置
努力让“公平竞争”成为常态
打破民间资本进入关键投资领域的
“卷帘门”“玻璃门”“旋转门”
民间投资增速连续两年保持全省第一
创新推出
“无还本续贷”“无抵押贷款”“科技贷”等举措
小微企业首贷户同比上升45%
民营经济、小微企业、制造业贷款和贷款成本
“三升一降”
银行贷款不良率降至2012年以来新低
我市聚焦提升国际化水平
努力让“双向开放”成为常态
获批创建中国(温州)华商华侨综合发展先行区
联动抓好跨境电商综试区、综合保税区、
浙江自贸区温州联动创新区
等一批高能级开放平台建设
为民营企业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搭建舞台
建设中的温州综合保税区。赵用 航拍
3
立足争先创优
全力争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温州是全国民营经济的重要发祥地
特别是2018年以来
温州率全国之先探索“两个健康”实践经验
为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提供了温州特有的示范底色
陈辉 摄
当前
市场经济面临发展环境再造、公共服务优化、
企业自身改革、政商关系重塑等现实考验
我市要通过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
为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提供地方经验
国家发展改革委高度肯定
我市《创建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方案》
通过营商环境建设一系列有力举措
有效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我市在册企业数首次突破30万户
增幅全省第一
5月
温州在长三角27个城市营商环境大比拼中
总分第四
9月
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温组织召开
全国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工作交流现场会
向全国充分展现我市经验成果
10月
全国工商联公布2020万家民企评营商环境报告
温州位居全国第六
市政务服务局
以一流政务服务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1
注重利民为本,迭代升级提效能
抓住政务服务2.0试点机遇
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办”
优化线上业务、升级线下服务、全程导办帮办
实现近90%事项网上办理
50项高频事项“e秒办”
党员示范窗口,为市民提供优质服务
满足群众远程政务服务需求
推进跨国、跨省“一网办”
主动融入长三角发展战略
推行34项涉企事项和28项个人事项跨省通办
建成全国首个“全球通”服务平台并向移动端延伸
布设国内外19个服务点
实现120项服务事项跨国通办
2020年12月17日,温州为侨服务“全球通”移动版上线,运用移动版办理首个跨境服务事项。
打通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推进点上、面上“协同办”
组建专家团队和双首席代办队伍
上门服务、上网代办
建成132个基层政务服务中心
布点1500多台“瓯e办”
构建以县市区服务中心为主
覆盖各主要街镇(社区)的政务服务新体系
让群众就近办成事
2
注重集成创新,对标一流树品牌
今年以来
全国率先开展涉企鉴定评估“最多评一次”
建立事项清单
明确31项事项“最多评一次”、9项事项免评估
为企业降本减负
全省率先推出
5G基站建设审批、企业“水电气网”报装联办
充电桩审批等“一件事”集成服务
让企业“跑一次”“进一扇门”就能办成事
市民中心窗口人员用心服务办事群众
全市推开
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最多80天”、
低风险小型项目审批“最多20个工作日”改革
实现率达100%
通过减事项、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减费用
“五个减”
为服务“加码”、让审批提速
国际经贸代表团到市民中心考察
3
注重业务协同,标本兼治优环境
坚持在服务上做加法
推行“不见面”交易
今年市本级已有98个项目实现全流程电子化交易
推行“远程化”评标
与10个省外地市深化合作互动
推动跨省专家资源共享,提高评标质量
坚持在成本上做减法
实行“电子化”保函
已累计开具852单保险电子保函
减轻企业沉淀资金负担近13.9亿元
实行“一个库”管理
建立交易主体信息库
实现12095家企业信息
网上填报、在线审核、全市共享
坚持在监管上做乘法
实施“电子化”监管
对142个中标项目履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及时预警
实施“联合化”监管
形成部门间信息共享、线索互通、案件共查的协作机制
合力查处了一批典型案件,形成有力威慑
坚持在壁垒上做除法
开展“专项性”抽查
随机抽查全市59个项目的招标文件
清除市场壁垒
防止违规设置门槛,重塑市场秩序
我市招投标全过程闭环管理措施
入围全国落实“六保”任务20个优秀案例
组建“专家门诊”团队,主动上门为企解难题
市中院
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
法治化营商环境
1
着力营造最稳定的社会法治环境
注重加强对企业家人身财产权的保护
坚决防止利用刑事手段干预经济纠纷
坚决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
坚决防止非法经营罪、合同诈骗罪等罪名随意扩大适用
坚决依法甄别纠正冤错案件
让企业家专心创业、放心投资、安心经营
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
依法惩处一批
“村霸”“业霸”“工程霸”以及“套路贷”
等严重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犯罪行为
到目前为止
全市法院一审受理涉黑恶案件414件1916人
判处罪犯1877人
重刑率达22.0%
为民营企业正常经营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生产环境
2
着力保障最需求的市场主体权益
出台《优化营商环境提升执行合同质效行动方案》
制订《小额买卖合同纠纷案件快速审理机制(试行)》
通过对立案、审判、执行流程繁简分流改造
压缩解决商业纠纷的时间
深化推进知识产权“三合一”审判
在全省首创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制度
设立首家集传承、教育、保护、服务
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
率先向社会公布严重侵权企业名录
强化知识产权信用惩戒
今年以来审结知识产权案件1390件
在温州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教育实践基地接受法律咨询
联合市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
发布全国首个裁审衔接白皮书
建立劳动争议裁审衔接长效机制
审结劳动争议案件1415件
为劳动者追回劳动报酬1454.7万元
有效提高了企业用工成效
3
着力健全最顺畅的救治退出机制
深化企业破产案件审理方式改革
加快推进温州破产法庭建设
发挥好集约化、专业化审判优势
促进有价值危困企业再生、落后过剩产能有序退出
2017以来
共新收破产案件2456件
审结1838件
分别占全省的29.0%和33.7%
通过破产审判盘活土地2192.5亩
厂房面积133.8万平方米
核销不良资产316.9亿元
推动出台五个府院联席会议纪要
创新解决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
税收减免、破产企业注销等难题
2017年以来
重整成功24件
促成庄吉集团等一批本土龙头民营企业重生
法官到破产重整企业了解相关情况
4
着力解决最关切的执行兑现风险
组织开展
“清房风暴”“清产处置”“清零行动”“清积提效”
及做好“六稳”工作
落实“六保”任务系列集中执行活动
今年以来执结案件77337件
到位金额290.0亿元
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4.7万余例
限制高消费5.6万余人次
努力兑现民营企业胜诉权益
全国首例个人债务集中清理案件新闻发布会
扎实开展“执行审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出台执行审计办案指引
严厉打击被执行人逃废债行为
共对87个案件启动执行审计程序
发现非法转移资金13.5亿元
促使主动履行或执行和解到位金额达1亿余元
积极探索
对因一时失误、没有恶意转移财产逃避债务的
企业经营者被执行人
实行有条件取消部分限制高消费等措施
为企业经营者重新创业松绑。
执行法官坐船到海岛抓捕被执行人
5
着力构建最高效的司法助企机制
与市企业家协会建立服务保障机制
设立民营企业纠纷风险预防化解指导室
每月安排轮值法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
进行交流指导
目前已对接解决企业实际困难289个
为一企业家成功协调到位1.8亿元执行款
全面研判因疫情可能引发或潜在的各类纠纷情况
出台系列稳企助企规范性文件
发布涉疫情相关纠纷解答
编印发放保障企业复工复产司法服务手册2000余册
积极开展线上依法助企、精准帮企活动
为7492家企业优先立案、优先审理
努力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正常轨道
由温州市中院编写的《保障“两区”建设司法服务手册》
市市场监管局
以一流营商环境
助力“全国民营经济示范城市”建设
1
围绕企业开办便利度
打造高效便捷的准入环境
推进百万双高行动计划
优化市场主体结构
通过推行进一步压缩企业开办时间、
升级全程电子化登记模式等十大举措
在保障市场主体稳步增长的基础上
进一步优化结构
实现市场主体高质量发展
截止目前
我市在册市场主体总量117.9万家
企业占市场主体比与公司制企业占比
分别达到27.8%和89.3%
不断刷新历史新高
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
不断深化“一件事”改革
实施企业开办环节全程网上办
只需登录“企业开办网上办平台”
即可办理包括
设立登记、公章刻制、发票申领、
社保登记、住房公积金企业存缴登记、银行开户
等6项业务
以及企业变更备案等
今年以来
全市新设企业6.1万家
逆势增长18.3%
居全省前列
企业开办“网上办”比率高达98.7%
牵头“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
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
提前全面完成涉及我市县两级需改革事项154项
创新推出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
药品零售行业“一业一证”等举措
市本级审批事项即办率73.10%
审批承诺时限压缩比达92.5%
市市场监管局工作人员指导一鸣食品办理食品相关行业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一企一证”
2
围绕企业核心创造力
打造唯实惟先的创新环境
探索服务集聚
打造“一区三园”综合服务大平台
依托温州创建
“国家级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
率先打造
以知识产权服务园、知识产权大港湾、国家大学科技园
多点布局的知识产权“一站式”服务体系
已累计服务市场主体3万余家(次)
办理专利超10万件、商标约5万枚
协助企业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超20亿元
作为全国首家政媒联动知识产权大港湾
自2019年投用以来
已累计代理申请专利8927件
龙湾区市场监管局联合银行上门指导支持企业用活知识产权资产
大学科技园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平台
重点为高校和科研机构高新技术研究成果运用转化
和推广知识产权贯标
提供“一站式”提质服务
目前该园拥有国家、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50家
并有26家企业通过了国家标准认证体系认证
提供高端服务
着力构建完整的知识产权服务链条
聚集国家级服务资源
引入中国温州(服饰)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等国字号代办处
在“家门口”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套餐式服务
在低压智能电器、汽车零部件、智能泵阀
等区域重点产业
成立13家产业知识产权联盟
数量居全省第一
推进产业内知识产权
交流合作、重大共性问题研究、成果转化
中国(温州)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中国温州(服饰)产业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
围绕维权援助
探索建立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
在全国率先推出知识产权“诉调对接”机制
大大降低维权成本
在全省率先启用“仲调对接”机制解决专利侵权纠纷
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
入选全国首批“知识产权仲裁调解能力建设机构”
通过与阿里巴巴等合作开展电子商务侵权判定服务
对涉及温州电子商务知识产权纠纷提供快速处理
温州知识产权仲裁院
3
围绕企业公平竞争力
打造高效透明的竞争环境
深化“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
进一步打造协同、高效、阳光的
市场监管综合执法体系
探索轻微违法行为告知承诺制
实行柔性执法116项轻微违法行为免予处罚
鼓励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
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
“互联网+”大数据监管为手段
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新机制
今年以来
全市系统共查办各类案件7862起
大要案1271起
移送司法机关215起
疫情期间
严守防疫物资、基本供应最前线
有力震慑不法行为
坚持在民生案件查处、大案要案惩治、
涉企收费检查维序中打造新标杆
重拳开展“转供电”专项执法
为企业清退费用6685余万元
积极融入长三角执法一体化格局
打造升级版打假维权护企双百联络站
提供服务1986次
为企业打假立案63起
挽回企业损失1428.0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