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宣传温州   ->   瓯越思享+   ->   微观点
《当建筑遇见文化——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微观点
来源:温州新闻网时间:2023-05-15 02:16:00

  温州新闻网讯(记者:温婉 朱凯乐 摄影:陈亚彰  视频:沈睿)3月3日上午,温州市委宣传部联合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等部门在市图书馆共同举办“瓯越思享+”美学堂第四期活动。

  温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未来乡村规划设计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郑敬玉,围绕《当建筑遇见文化——乡村振兴的“美学”路径》这一主题进行了分享。

  挖掘乡村之美需要真正的热爱

  “乡村风光之美可以分为自然风光之美与人文景观之美,从广义上看,一切由于它的美好、美丽、魅力、感动、丰富等都可以称之为美。乡村美就在于它的肌理美、层次美和古朴美,而中国乡村的人文景观之美更是无与伦比的。”

  通过一幅幅美丽的乡村画卷,郑敬玉为听众们展示了中国多姿多彩的乡村美景。

  “乡村的美往往是都市中难以寻觅到的,它是我们中国老百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技艺文化的传承和表现。”郑敬玉表示,乡村之美的挖掘,需要保持一种对乡村真正的热爱,而不是常规表象上的一种认知。

  传统古建筑讲述美学智慧

  乡村保留了众多历史的记忆点,是华夏文明变迁的历史见证,更见证了中国最朴素的哲学思想。

  传统古建筑是乡村美学文化最好“代言人”。

  “中国传统建筑历经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以及元、明、清时期不同政治、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要素的影响,形成了独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化。”郑敬玉老师介绍,中国古建筑是充满了智慧性,它在漫长的历史与复杂多样的地貌景观形态进程中,孕育、发展和形成了具有地域民居特征的山地住宅。“例如具有防御性能,单体建筑规模宏大、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的群居型客家土楼;以南向为主,冬季背风朝阳,夏季迎风纳凉,有脊角高翔的屋顶,另外附带有走马楼、砖雕门楼、明瓦窗、过街楼等艺术特色的苏派民居等。”

  在现场,郑敬玉通过一张张图片,详细讲述了中国的传统建筑体系,让听众们仿佛穿越般地感受到古人的奇思妙想。

  非遗文化为乡村振兴打下扎实根基

  文化兴则乡村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之一。

  如何利用非物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郑敬玉表示,“以非物质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既可以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勃勃生机,也可以在资源挖掘与利用中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探索“文化振兴+数智振兴+艺术美学+自主运营,来实现乡村共同富裕。”

  郑敬玉还以温州泰顺县竹里乡为例进行了讲解。近期,他带领温州大学美术专业的学生们对当地一家小吃店进行了改造,将当地畲族文化和竹林生态中的“美学元素”融入到空间布局和设计中,老旧店铺一下子变成了“网红打卡点”。

  在郑敬玉看来,温州有着非常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这就为我们将非遗融入乡村建设、用美学赋能乡村振兴提供了宝贵财富和无形动力。

  活动现场,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魏平生为郑敬玉颁发了“美育智囊团”成员聘书。

编辑:徐彬彬|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