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宣传温州   ->   瓯越思享+   ->   理论宣讲
不管前方多远,我们踏实赶路
来源:时间:2024-03-12 04:06:00

  “新质生产力”,成为今年全国两会的高频热词。如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来自温州的代表委员在“两会”会场上畅所欲言、建言献策。新与旧、立与破、质与量……面对这张“新”考卷,温州又该如何作答?

3月5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图源:新华社

  北京的早春,柳叶含苞,玉兰待放。

  盼春,迎春,也在忙春——全国两会上,“新质生产力”成为“春之叙事”的关键词汇。

  追“新”,亦成为温州代表委员们热切的共鸣。

  在代表团审议会场,在政协大会发言中,在建议提案的字斟句酌里,11位来自温州的代表委员,不约而同聚焦探讨何以向“新”而行、提“质”而进。

  两个细节,或从不同侧面,传递出温州竞逐新质生产力的思考与破题。

  李校堃代表的行李箱里,有一个特殊的小瓶子,里面装的是团队研制的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药品。带着创新药物去两会,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聚焦“硬核”药物创新的生态体系建设。

  胡成中代表,在市场经济一线打拼40多年的民营企业家,提交的一份建议出人意料。他聚焦“民营经济领域的理论创新”,希望“通过理论创新和阐释,形成社会共识,激发更广大群体的创新热情、创业信心。”

  两件小事,折射着温州科技领域、民营企业强烈的创新愿望。这种愿望,朴素且务实——他们坚持多年躬身创新一线,并努力为更多的创新群体打造更好的创新生态。

  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关键在“质”,落脚于“生产力”。落实到具体一企一域,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总书记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这就意味着,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要合适的土壤、充足的养分,也需要科学的培育方法。

  会场内外,聆听代表委员们的发言,我们看到了向“新”提“质”的三个关键词。

  一是定力。

  在浙江代表团小组审议中,李校堃代表从眼镜、皮鞋等入手,谈起温州传统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忽视、放弃传统产业,而是让传统产业发“新芽”、让新兴产业强“枝干”。

  对温州而言,传统制造业是家底,决不能将其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而是保持其创新赋能的定力,形成新活力。这也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定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打造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的基本逻辑。

  比如,鞋服、电气等温州优势传统产业,是“温州制造”的王牌。南存辉委员在政协大会发言中,就给出绿色转型路径:让企业“上云、用数、赋智”,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等。不朝秦暮楚、不得陇望蜀,坚定瞄准升级提质的方向,传统产业就有可能成为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蓝海”。

  二是耐力。

  从科技创新到新质生产力,中间最重要的是形成新产业。但“高新尖”,从来不是凭空而降、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需要良好的创新生态来支撑。这其中,包括创新平台、机制体制等方方面面的支撑。

  在温州,青科会的无中生有、“一港五谷”崛地而起,都是温州坚定科技创新“华山一条路”的体现。但,过去这些年的努力,才仅仅只是向“新”而行的起点。未来路上,或将需要数十年磨一剑的耐性、耐力。

  以青年科技人才为例,胡东方代表提交的建议聚焦青科会,希望青科会成为未来产业孵化服务重要支撑点。用好青科会这一品牌,聚合全球青年科学家力量,这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达成的事情,它需要政府、市场、社会等多方面力量,一年接一年,一棒接一棒,共同构建引力和渠道。

  而放眼“一港五谷”,所有创新要素的集成、流通、转化,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做好长期准备、怀有耐心,才能在创新之路上行稳致远。

  三是想象力。

  从ChatGPT到Sora的横空出世,新技术打破了人们的思维极限。未来已来,北京发力脑机接口产业,上海突破元宇宙关键技术,成都初步形成核聚变研究设施……各地在新质生产力上的实践,已突破想象。

  对温州来说,“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产业全链条的挺立,佐证着新产业布局上的敢想、敢为。无论是新技术、新产品还是新模式,无不需要永不停歇地尝试与探索,但新质生产力最大的落地场景,永远在于产业升级。温州坚实的产业基础,或将为新质生产力提供了培育土壤和想象空间。

  新的春天,新的出发。聆听春天的声音,我们深知硕果出自耕耘。

  从春天出发,无论前方多远,我们踏实赶路。

  来源: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

编辑:徐彬彬|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