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上午,浙江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召开,会上颁发“浙江制造天工鼎”。温州再度成功夺鼎。
5月24日上午,浙江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温州,再夺“天工”。
“天工鼎”,是浙江制造最高荣誉,鼎后有这样一行字: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温州就是靠制造业起家的。
经过40多年发展,温州形成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泵阀等五大特色优势制造业。这是温州经济的老家底、基本盘。
继去年浙江首设“天工鼎”以来,温州制造二度问“鼎”。荣誉背后,我们亦探寻“鼎”立前行背后的深层次命题:传统制造业的立与破、守与创。
习近平总书记说,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是要忽视、放弃传统产业。“不忽视、不放弃”,越是传统的,越是要创新。
这也意味着,传统优势产业的老家底,不仅不能丢,还要做深做透、做优做强,做高质量发展的“扛鼎者”。
对温州来说,“传统”不“传统”,不看行业,看的是生产力。焕新传统产业,其关键点就是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要新质生产力。
透过三个故事,我们或可窥见温州传统优势产业依托“老家底、新支撑、好环境”所开启的“制造进阶”之旅。
一双温州皮鞋的故事。
温州是中国鞋都。在这里,60分钟车程内可配齐制鞋所需的200多种制鞋材料、配件、机器。世界每七双女鞋中就有一双来自温州。
“潮”前走,温州鞋企通过数字赋能和柔性制造,实现从订单到供应、从研发到制造的全流程闭环,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可以跑步的商务鞋”“走路不累的高跟鞋”,年轻的产品赢得越来越多年轻的用户。
向“新”而行,不是“喜新厌旧”,而须为“老家底”夯实“新支撑”,打开新质生产力的生长空间。这是一个多维度、多层面的“求新”过程。
正如温州鞋的更新迭代,传统制造业实现“老树发新枝”,需要在理念、技术、设备等多方面的“以旧换新”,才能“长”出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的业态和产品。让老家底有新支撑,这才是温州制造不断“突破”和“跃迁”的关键密码。
一块工业用地的故事。
作为土地资源有限的城市,温州工业用地面积22.7万亩、仅占全省7%。全市亿元以上工业企业1368家,其中没有自有用地的占到近15%。
如何确保好项目不缺空间?温州在全国首创“数据得地”新机制,让数据说话、让关系靠边。一年来,累计向95家优质中小企业供地2432.3亩,引导企业增资扩产项目开竣工889个,成功撬动110多亿元民间资本投资。
传统制造业的大树要萌新结果、枝繁叶茂,需要好生态、好环境的“加持”。
以制度创新赋能产业升级,近年来,温州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打响“温暖营商”品牌,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未来的创新生态,要“好上加好”,就意味着从更深层次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相互交织、相互支撑。这也需要从更高层面和更广维度引导,推动创新资源向优质企业集聚、政产学研协同发力,厚植产业创新土壤。
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开幕式
一个乘“峰”而起的故事。
借助青科会的峰会效应,温州系统构建“一区一廊一会一室一集群”创新格局,打造“一港五谷”平台,引进68个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创新要素,更好赋能产业升级。
两大产业盛事,也传递出传统制造业向“新”提“质”的行动力:
在瑞安,2024国际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创新生态大会,深度探讨重塑汽车核心供应链新格局,为温州汽车产业链、供应链智能化和绿色化转型注入活力;
在永嘉,专精特新泵阀产品博览会,也吸引全国500多家企业汇聚中国泵阀之乡,共促产业技术创新,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立字当头、先立后破,这是一次志在未来、万众一“新”的探索。
行进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放大传统优势、用好“看家本领”,我们才能在“新质”赛道上夯实“扛鼎之力”。
来源:温州市新闻传媒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