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阅读:“千年商港”为何编纂大典?

“千年商港”为何编纂大典?

温州网 2023-10-31 18:36:19

  10月31日,《温州大典》首批成果中的第一套丛书《温州大典·历代古籍编·丛部》之《永嘉丛书》20册发布,这意味着《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

  “典,大册也”。以“商”闻名的浙江温州,为何编纂大典?

  温州“文气”越发浓厚

  温州,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和2200多年行政建制史,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山海斗城的独特地理格局,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温州人。佐汉灭秦的东瓯王驺摇、开创永嘉禅宗的玄觉大师、集事功学说之大成的叶适、三次出任首辅的明朝中期重臣张璁……考古泰斗夏鼐、一代词宗夏承焘等都是温州走出的“文化金名片”。

  源远流长的文脉,为温州存留下无数璀璨的文化瑰宝。《永嘉丛书》《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敬乡楼丛书》《温州文献丛书》等文献丛书的整理刊刻,让温州文脉得以传承和发扬。

  近年来,温州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持续推进文化大市、文化强市、文化温州发展战略,不断传承赓续城市千年文脉,深化“温州学”研究,挖掘永嘉学派内涵,全局性、系统性、战略性擎画新时代文化温州建设。

  “文献典籍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繁荣与否的集中体现与突出标志。”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温州大典》的研究编纂,旨在从“温州典籍”中寻找历史印记,从“温州文化”中挖掘鲜活资源,从“温州历史”中感悟发展脉络,在“世界温州人”中凝聚精神力量,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文化成果。

  一部大典读懂一座城

  如何在文献典籍中寻找历史记忆,在历史文化中感悟城市发展脉络?在2021年11月份召开的温州市委文化工作会议上,温州市首次提出《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作。该工作意在最大努力汇聚海内外温州文献典籍,打造具有温州辨识度的标志性文化成果,增强世界温州人的文化认同、情感互动、精神共鸣,真正让“一部大典读懂一座城”。

  2021年12月22日,《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程正式启动,意味着温州将全面梳理温州文脉资源,系统开发温州文献典籍,深度挖掘永嘉学派文化内涵和当代价值,集成研究“温州学”,打造新时代文化温州建设的标志性成果。

  “我们将用十年时间,以整理与研究并举的形式,面向全球,对温州历史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形成新编地方文献丛书的典范之作。”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大型文献整理工程,《温州大典》编纂工程已被列为浙江文化研究工程省市共建项目和新时代文化温州建设三年百大文化项目的重要内容,以彰显瓯越文化的精髓要义和当代价值。据介绍,《温州大典》还被温州市委列为“点题工程”和文化温州建设的“龙头项目”。

  阶段性成果不断涌现

  建立强大的“智囊团”、打造丰富的“资源库”、拥有广阔的“学术圈”……自《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其研究编纂的脚步一直未停,阶段性研究成果不断涌现。

  2022年9月8日,温州市召开《温州大典》研究编纂工作推进会。会上,成立了《温州大典》学术委员会,聘任首批31位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签约启动第一批14个研究编纂项目,标志着《温州大典》编纂工作迈向实质性阶段。

  在今年5月4日召开的温州城市发展大会上,《温州大典·历代古籍编》经部与丛部率先“开卷”,作为《温州大典》首批阶段性成果,《温州大典·历代古籍编》将经、史、子、集、丛各部典籍汇为一编,影印出版,使读者能于一编之中尽览典籍原貌,感受温州文脉。

  为了有序推进编纂工作,温州市还建立强大的“智囊团”,形成研究编纂体系,成立编纂工作委员会,组建“老中青”三代结合人才梯队和“本土+外地”的智囊团队,全力构建编纂工作格局。

  据了解,“温州学”研究近20年来,温州市已发行出版包括《温州通史》《温州话辞典》等700多部专著,全市共藏有线装古籍22万余册。为系统反映温州学术脉络和社会发展脉络,《温州大典》搭起了串联各类文献史籍的“骨架”,确定了“历代古籍编”“晚近书刊编”“文物图像编”“档案史料编”“民间遗存编”“要籍选刊编”“专题研究编”等七大编。从文献到档案,从整理到研究,同步数字化。届时,《温州大典》成为迄今为止温州最系统、最全面的历史文化典籍集成。

  除了当天发布的《温州大典》首批图书外,后续还有晚近书刊编的《温州近现代期刊汇编》,档案史料编的《近代城市建设档案选编》,民间遗存编的《温州珍稀诉讼文书》等阶段性成果发布。“《温州大典》研究成果的不断涌现,将为温州续写创新史、走好共富路、争创先行市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说。

  来源:新华网

  原标题:“千年商港”为何编纂大典?

  作者:温州市委宣传部

本文转自:温州新闻网 66wz.com

宣传温州 编辑:温正祥责任编辑:董晶亮监制:张佳玮